(資料圖)
計算機發展的四個階段是根據電子元件來劃分的。計算機的劃代原則主要是依據計算機所采用的電子器件不同來劃分的,這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電子管、電晶體、積體電路、超大規模積體電路等。第一個階段(第1代):電子管數字機(1946-1958年)。第二個階段(第2代):晶體管數字機(1958-1964年)。第三個階段(第3代):集成電路數字機(1964-1970年)。第四個階段(第4代):大規模集成電路機(1970年至今)。第一代計算機:電子管數字機(1946—1958年)硬件方面,采用的是真空電子管作為邏輯元件,采用汞延遲線、陰極射線示波管靜電存儲器、磁鼓和磁芯作為主存儲器;采用的是磁帶。軟件方面,采用的是機器語言和匯編語言作為外存儲器。應用領域主要是以軍事和科學計算為主。缺點:它的體積偏大、功耗很高和可靠性偏差,而且速度慢(一般為每秒數千次至數萬次),其價格也昂貴,但是為以后的計算機發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