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潮新聞客戶端
潮新聞客戶端 記者 趙磊
北京時間6月19日晚,時隔四天之后,中國男足亞運隊對陣韓國U24隊的熱身賽在金華亞運競賽場館再次上演。
【資料圖】
上周四晚兩隊的首場較量,金華當地球迷敲鑼打鼓來了15000多名觀眾,主場雖然失利非但沒有影響到大伙的觀賽熱情,反而在這個悶熱的夜晚再次激情爆發:24468人來到現場觀戰,為兩支球隊助威吶喊。最終中國男足亞運隊不負眾望,以1-0小勝韓國U24隊。
兩場友誼賽,場上球員們在為亞運磨合陣容,場館的運維團隊實戰演練,而看臺上的觀眾,為了提前感受亞運氛圍也在“熱身”。
賽前2小時,記者早早趕到場館,打算提前感受這場被亞運元素拉滿的賽事究竟有多熱。沒想到有了“意外收獲”,負責晚上解說比賽的央視體育主持人曾侃也早早來“預熱”了,他要在央視五套直播時解說這場比賽。趕在他坐上解說席之前,記者跟這位杭州籍的央視名嘴先聊開了。
比賽現場。記者 趙磊攝
回家門口說中韓對抗
他說這是“家鄉首秀”
“南方已經入梅,這幾天氣候格外悶熱,今天比賽雖然預報溫度是32攝氏度,但實際體感溫度可能要再高5度左右,所以雙方隊員比賽時體力消耗會很大。這是南方的氣候特點。到了九月亞運期間,運動員們可能還要面對南方的另一個特殊氣候——秋老虎。”土生土長的杭州人曾侃特別提醒。
此次男足亞運隊對陣韓國U24隊的兩場比賽,對曾侃來說,無疑是特殊的,用他朋友圈的話說,是“職業生涯回家鄉說的第一場比賽”。
曾侃說,自己從小就有一個足球的夢想。在當了解說員之后,當時最早希望能夠回到杭州的黃龍體育中心,去解說浙江隊的職業足球比賽。“對于這次能在杭州亞運會迎來倒計時100天的前后可以回浙江,在亞運的場館里解說亞運男足隊的比賽,這可以跟我2018年首次去俄羅斯現場解說世界杯并列,稱為最難忘的兩個記憶之一了。”
在曾侃看來,自己不光是單純地解說了兩場球賽,還能在比賽中看看亞運隊現在到底準備得怎么樣了。尤其在昨晚中國男足亞運隊1:0擊敗了上屆亞運冠軍韓國隊,奉獻了一場久違的勝利時,球迷們更應該用客觀的心態看待中國足球,我們并非一無是處。
另一個讓曾侃這個杭州人在意的是,咱們的亞運場館準備得如何。他希望看到的是,家鄉人民的辦賽水平,無論軟硬實力,都能得到全亞洲的高度認可。“當我從媒體中心去評論解說席的時候,看到志愿者們在忙碌的身影,能夠清晰地感受到他們在各自崗位上的認真負責,這讓我也感到很驕傲。”
曾侃在現場準備解說工作。受訪者供圖
三屆亞運會止步淘汰賽
希望杭州作戰時有突破
“替補隊員組成的韓國U24隊,就把我們的亞運隊掀翻了。”早在上周首場比賽之后,外界就有了這種說法。果真是這樣么?曾侃說,并非如此。昨晚的比分,也證明了他的眼光。
“這些隊員們,都是韓國U22政策這幾年的一批青訓成果,是韓國球隊的當打主力。”曾侃說,除了黃善洪提到的三名超齡隊員未確定之外,我們大致可以看出韓國隊衛冕的決心。
雖然兩回合各贏一場,能不能說中國男足亞運隊與韓國隊平分秋色?曾侃認為,比分并不能掩蓋差距。關鍵還是取決于國足亞運的小伙子能不能保證90分鐘始終保證足夠的專注度,尤其是在體能下降、對方提速后。“我覺得‘節奏’這兩個字的把控,是這兩場比賽對于亞運隊來說,最大的收獲和價值所在。”他說,足球如果拋開節奏和對抗的強度去談技術沒有意義,只有在跑動中跟得上節奏,跟得上對抗,我們才可以在正賽當中有個好的表現。
此外,鋒線乏力也成為了這支亞運隊的隱憂。目前,后防線其實我們的水平可以與韓國掰掰腕子的,但是越往中前場,能用的人越少。談到對于這支男足亞運隊在亞運上的預期,曾侃表示,連續三屆都止步于淘汰賽首輪,希望這次在杭州本土作戰,小伙子們能有所突破。“你每一次努力的終點,是下一代人努力的起點。咱們的隊員們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也希望他們能在亞運正賽中,把自己的青訓的成果都給打出來。”
曾侃(右)與潮新聞記者合影。
亞運球場草皮不輸世界杯
志愿者服務貼心令人難忘
去現場解說了俄羅斯和卡塔爾兩屆世界杯,再回頭看我們亞運會的球場,感覺如何?
曾侃說看到草地感到非常開心:“這個草地我覺得它的質量標準至少不亞于我在卡塔爾世界杯上看到的那些草皮。”
通過兩場比賽的解說工作,曾侃坦言,金華賽區各方面的服務細節,讓他對杭州亞運會的成功舉辦充滿信心。“尤其是在細節方面。我舉個例子,你看我們這邊拿到了首發陣容名單,要知道的是,我在世界杯的現場也拿不到彩打的首發陣容表,哪怕是在土豪遍地的卡塔爾。”
亞運場館的設施和服務無可挑剔,也在兩隊的主教練口中得到了印證。賽后新聞發布會上,潮新聞記者問了兩隊教練關于場館和服務的問題。他說比賽場地和運營服務都是無可挑剔的,包括在酒店訓練場,以及實際的比賽場地他都非常滿意。中國男足亞運隊主教練久爾杰維奇也表示,目前的硬件條件完全能夠達到亞運會的辦賽標準。
無論是場地的燈光等硬件,還是基礎設施的調試等軟服務,都不用說了,都是“高大上”的。但最令央視體育的名嘴曾侃難忘的,還是志愿者們的無微不至。賽前,志愿者們會主動向媒體記者們分發賽事資料,詢問哪位媒體老師還沒有拿到首發陣容。“我覺得這些細節方面的關心,是真的非常打動我的,當你面對他們的時候,你感受到的是亞運的青春和熱情。這是一次非常好的經歷,讓我感到,亞運的腳步真的就在眼前了!”
關鍵詞:
關于我們 加入我們 聯系我們 商務合作 粵ICP備2022077823號
創氪網 m.hbftgdzb.com 版權所有 技術支持:廣州中創互聯網信息服務有限公司
投稿投訴聯系郵箱:317 493 12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