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7月7日16時30分29秒迎來了夏季的第五個節氣小暑。進入小暑節氣,代表著正式進入盛夏時節。我國中東部屬于季風性氣候,具有“雨熱同期”的特點,所以無論是降水還是氣溫,都從小暑這個節氣開始走向極端。在東北地區,入伏是小暑節氣里最具標志性的事兒。所謂“夏至三庚數頭伏”,意思是夏至日之后的第三個庚日,就是頭伏(初伏)的第一天,今年入伏是在7月11日,出伏是在8月19日,三伏歷時40天。通常小暑節氣的中后期才會入伏,而伏天的主力時段在大暑當中。小暑節氣里,高溫天氣會逐漸減少,不過隨著晝夜溫差的縮小,平均氣溫反倒有所提升,天氣逐漸由之前的“干熱”轉變為“暑熱”,濕度增大,風力減弱,人體感覺悶熱難耐,易出汗,流失水分和電解質,容易出現中暑的癥狀。
除了溫度高,小暑節氣的另一個顯著特點就是降雨多,主要體現在南方地區,受副熱帶高壓季節性位置變化的影響,這個時候長江中下游地區和西南地區常會出現大范圍的雨帶,帶來強降雨,而華南地區也開始陸續有臺風來到近海甚至登陸,暴雨、強對流天氣也頻繁發生。在我們東北地區,盡管還沒到“七下八上”的主汛期,但小暑的雨水已經開始增多,南來的黃淮、江淮氣旋帶來豐沛的水汽,和北方的冷渦相遇時,常會出現明顯的降雨,同時也會伴有強對流天氣,導致各類氣象災害。
賀錚沈陽日報、沈報全媒體記者 徐佳婷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