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沈陽網
這是一份亮眼提氣的年中發展成績單。
今年1—6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5%,分別高于全國、全省6.7個、5.2個百分點;工業投資保持擴張、增長22.2%,分別高于全國、全省13.3個、9.1個百分點,分別位居副省級城市第3位、第4位;1-5月工業利潤總額逆勢增長19.4%,分別高于全國、全省38.2個、59.3個百分點,高效益驅動高增長,拉動高投資,促進高質量發展格局正在形成。
(資料圖)
今年上半年,市工信局錨定全面振興新突破和“三年過萬億”目標不動搖,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以“五項聚焦”推動全市工業經濟走上發展“快車道”。
推動932個重點工業項目全部開復工
聚焦項目為王,不斷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推動932個重點工業項目全部開復工,億緯鋰能動力電池項目開工建設,華晨寶馬全新動力電池等項目取得積極進展,名華模塑等64個項目實現竣工;特變研制基地等100余個重大技改項目完成投資60億元。
聚焦“頂天立地”,著力提升產業鏈發展能級。發揮“鏈長制”作用,強化重大裝備“頂天”引領、產業基礎“立地”支撐,壯大產業鏈規模。堅決打贏技術攻堅戰,推進138項重大技術裝備攻關,撥付補助4016萬元,支持23項“首臺套”裝備應用。著力突破產業基礎卡點,攻克斷點30個,填補21項國際、國內空白。
聚焦融合發展,不斷加快產業升級步伐。在東北率先出臺“燈塔工廠”獎勵政策,培育推薦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89個;5G基站達3.4萬個,標識解析二級節點達14個,8個項目和園區入選“5G全連接工廠”和“5G+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先導區,在東北和全省均居于首位。
民營市場主體增長13.22%
聚焦強企育企,全力培育產業體系主力軍。把企業作為引領產業發展關鍵力量。營造為民營企業保駕護航濃厚氛圍,出臺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民營市場主體達116.84萬戶、增長13.22%。強化優質企業梯度培育,累計培育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82戶、數量居東北第一,省專精特新和創新型中小企業674戶和874戶,新增規上企業54戶,依生生物在納斯達克上市。
聚焦集群發展,加力建設特色園區。增建華晨寶馬汽車配套產業園蘇家屯片區,擴容“北重—三一”重礦機械配套產業園,“12+24”園區集聚項目443個,新增投資65.4億元,增長118%,引入基金41億元,獲批貸款51.2億元。
令人振奮的年中答卷,彰顯出沈陽工業經濟量質并進的發展走勢。量質并進的快速發展,也為沈陽工業經濟跑好“下半程”打下了堅實基礎。
推動重點產業鏈“上規模”
大干必有成果,奮斗就有回報。下一步,沈陽市工信局將發揚“嚴真細實快”作風,大干三季度、奮戰全年紅,確保三年行動首戰告捷。
推動重點產業鏈“上規模”。延伸優勢產業,壯大新興產業,布局未來產業,做強重點產業鏈。全力創建中國軟件名城,確保224個工業項目年內竣工,培育高端裝備、汽車及零部件、食品、新一代信息技術4條千億級產業鏈。
推動轉型升級“上質量”。加速制造業與數字經濟、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持續實施產業數字化“千企診斷、雙百工程”,推進157個智能升級項目、104個數字化場景,規上中小企業數字化評估率達30%,重點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78%、65%。新建5G基站1萬個。
推動產業基礎能力“上臺階”。推動50項重大技術裝備進入省級目錄。推進35戶企業、176項產品、212個項目申報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創新產品、技術創新重點項目,力爭企業技術中心突破400個。實施90個產業基礎再造項目,填補產業鏈斷點40項,帶動頭部企業配套率升至40%。
推動工業園區“上水平”。實施“12+24”培育工程,打造一批“企業集聚、整零協同、創新引領、三生融合”的一流園區。圍繞“四高”項目組織園區推介和項目招引,推動37個省級以上研發機構開放共享,106個“三生融合”平臺加速建設,全年新增投資超150億元。
沈陽日報、沈報全媒體記者 黃超
關鍵詞:
關于我們 加入我們 聯系我們 商務合作 粵ICP備2022077823號
創氪網 m.hbftgdzb.com 版權所有 技術支持:廣州中創互聯網信息服務有限公司
投稿投訴聯系郵箱:317 493 12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