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
新華網沈陽7月29日電 產業興則經濟興,產業優則動能足。
當前,遼寧省沈陽市正加快產業升級步伐,在鞏固經濟回升向好的同時,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一主線,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不斷加快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高端躍進,系統布局
(資料圖片)
激活傳統產業“新動能”
2月21日,4臺重達36噸,16米長、2.4米寬、3.6米高的核主泵變頻器在沈陽遠大企業集團裝箱發運。
“這一設備稱之為核電裝置的‘冠狀動脈’,要求可靠性達到99.9999%,意味著10年內不能有非計劃停機。”該集團電力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說,此前,我國的這一裝置一直受制于海外,歷經十年潛心研發,集團實現了產業化應用,首批產品交付使用。
今年4月,沈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的高精度移動機器人首次亮相德國漢諾威工業博覽會。這款機器人由新松機器人自主研發,主要用于動力電池前工序車間,能輸送鋰電池原材料,并與機臺設備實現全自動高精度對接,目前已應用于多家新能源領域頭部企業。
今年以來,沈陽裝備制造企業不斷加強科研攻關,成績斐然。
做強高端裝備制造業,不能僅僅靠企業發力突圍。近年來,沈陽市始終堅持將推動制造業優化升級作為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中之重,堅定不移做好結構調整“三篇大文章”,通過制定印發《沈陽市高端裝備產業發展規劃》,以政策支撐,推進高端裝備制造業加快發展。
今年上半年,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5%,完成上半年“雙過半”目標任務。特別是,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老字號”“新字號”支撐有力,增加值分別增長18%和15.3%。其中,新能源汽車、集成電路、航空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59.5%、18%和32.2%,先進制造業競爭力不斷增強。
創新投入,智慧賦能
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
走進新松公司全球最大的移動機器人裝配調試車間,映入眼簾的是“機器人生產機器人”的場景:移動機器人來回穿梭,工業機器人“賣力”焊接,蛇形特種機器人自如伸縮,儼然進入了機器人的世界。
據了解,該公司的“機器人制造數字化管控互聯互通工廠”項目,在去年成功入選工信部發布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試點示范公示名單。
推動工業企業做強做優,智能化轉型是重要手段。近年來,沈陽市深入推進上“云”、用“數”、賦“智”,推動制造業向“智造業”轉型,實現高質量發展。
在沈鼓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轉子車間內,一身藍色工裝的數控車工馬長好,正端坐在工位機前,通過“云網”系統獲取當天的加工任務和相關數據文件。發生在沈鼓集團的“智變”,在推動普通車工躋身“數字工匠”的同時,也促進了企業效益的提升。2022年公司營業收入同比增長9%,利潤增長75.9%。今年一季度,產品訂貨量增長140.3%,利潤增長58.8%。
為加快為制造業“賦智賦能”,沈陽市聚焦數字化場景應用,出臺了《沈陽市支持產業數字化試點示范項目管理實施細則(試行)》,推進“評估貫標-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燈塔工廠”制造業企業全生命周期實施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改造。
截至目前,沈陽市已累計培育省級以上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試點企業51戶,獲批國家級智能制造示范39項、省級智能制造示范58項。
綠色制造,低碳發展
助力企業提高核心競爭力
綠色制造是工業轉型升級、實現“雙碳”目標的必由之路,也是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
聚焦低碳節能,北方重工將目光瞄準在用產品創新助力礦山產業擺脫高耗能現狀上。“北方重工的螺旋立式磨機,在同等功率下與傳統球磨機相比,可節能30%~50%,產品粒度越小,節能效果越明顯。入料粒度最大可達6毫米,出料粒度最小可達0.02毫米,這對我們實現綠色礦山發展有很大幫助。”本溪三家子礦業負責人說。
據悉,目前北方重工已研發出第二代輕量化螺旋立式磨機,能耗近一步降低,并具備生產世界最大規格4500匹馬力(約3300千瓦)裝機功率的螺旋立式磨機的能力。
眼下,一場“綠色革命”正在沈陽掀起,越來越多的沈陽企業將綠色發展作為提升核心競爭力的立足之本。
在工信部認定的2022年度綠色制造名單中,沈陽共有11家企業入選綠色工廠,1家企業獲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綠色設計產品雙料榮譽。
此外,為推動企業樹立綠色低碳、節約優先意識,促進綠色低碳技術創新應用和裝備產品供給,沈陽市在綠色制造體系建設、工業領域節能、資源循環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持續發力。
截至目前,沈陽市累計培育國家級、省級綠色制造單位53項、178項,華晨寶馬成為遼寧省首家國家級綠色制造三個單項滿貫企業;推動實施節能改造項目200余個。
(記者 關溪涓 劉舒)
關鍵詞:
關于我們 加入我們 聯系我們 商務合作 粵ICP備2022077823號
創氪網 m.hbftgdzb.com 版權所有 技術支持:廣州中創互聯網信息服務有限公司
投稿投訴聯系郵箱:317 493 12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