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近期,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公布第二批建設國家兒童友好城市試點名單。自2021年打造兒童友好城市行動計劃提出以來,目前全國已有54座城市開始了相關探索。
建設兒童友好城市正成為城市治理新理念。兒童友好城市體現了人文環境的提升,能從宜居、宜業、宜游等多方面增強城市吸引力。隨著各地實踐的深入,相關的探討也更為火熱:怎樣才是兒童友好?如何更好建設兒童友好城市?
要軟硬標準兼顧,注重實用。兒童友好城市建設既包含市政建設、公共建筑等方面的“硬標準”,也包括教育、醫療、文化體育等方面的“軟標準”,加強對兒童成長環境的建設和改造,應該成為普遍共識。去年9月,國家發改委等部門聯合發文推進城市兒童友好空間建設,不少城市立足“1米高度”、從兒童的視角全方位打造適兒空間。比如,江蘇揚州開通“兒童友好公交專線”,沈陽將立交橋下空間改造成兒童樂園。
要以安全為前提,寓教于樂。兒童安全守護是兒童友好城市建設必不可少的一環。提供安全的環境,既要確保兒童活動場地和周邊設施的安全,更要注重選材用料、施工建造、玩耍使用等方面的安全。同時,兒童活動要寓教于樂。應為兒童提供多樣化的游樂體驗,讓他們在安全、趣味的環境中充分釋放天性,在促進身心健康發展的同時,提高全面素質。
要注重兒童參與,持續提升。當前,多地正以權利保障為重點,探索建立兒童公共事務參與機制,創新兒童公共事務參與形式,以兒童視角進行規劃設計,讓適兒化改造真正融入城市建設過程,使城市空間真正實現兒童友好。持續聆聽兒童的心聲、尊重他們的想法,并盡量讓他們的創意落地,幫助他們實現夢想,正是兒童友好城市的題中應有之義。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李 苑)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