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為卿畫眉說三農
對水稻上山的爭論,并不是今年才有,但最近再一次闖入大家的視野,是因為朱有勇院士關于“上山水稻”畝產近800公斤的一番表述。在大家認識里,即便是基礎設施良好的平原地塊,能達到這個產量水平也非易事,不按常理出牌的“上山水稻”能達到這個水準,實在是出乎大家意料。
作為農業專業背景出身,并長期耕耘在農業生產戰線的專業人員,為卿畫眉說三農不懷疑在特殊的管理干預下,“上山水稻”可以達到這一產量,但是也非常肯定的推斷,在大面積推廣的種植的情況下,目前幾乎不可能有這么樂觀的數字,并且旗幟鮮明的反對“水稻上山”的做法。
(資料圖片)
朱有勇院士
作物生長狀況和產量形成水平,對溫度、光照、水分、養分等環境因素有高度的依賴性,對水稻生產來說,不管是哪一類型的品種,在對水分的需求上都會相對更高,但這些生長要素里面,有任何一個出現保障不足,都會形成“產量木桶”上的短板,進而讓其它因素上的優勢難以發揮作用。
水稻種在山上與種在平原地區相比,光照、溫度這兩個環境因素,對生產的影響差別并不顯著。但是在水分因素和養分賴以存蓄的土壤因素上,與平原地區相比差別就明顯大的多。
首先,山上用水顯然要比平原地區要更為困難,這一點別說是農業用水,即便是生活用水和家禽家畜養殖用水,也是在近些年來隨著“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相關工作的推進才有了顯著改善。
但是,相比之下,農業用水量更大,而對高海拔且道路通暢性都存在一定問題的山區農業生產來說,如今水稻生產用水,很大程度上仍舊只能聽天由命,這種背景下,水稻的豐產、穩產都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其次,很多山地土層本身就較薄,且流失的風險更大,土壤的養分供給潛力也相對有限,但是種地的人都知道“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的道理,在相對貧瘠的土地上,要獲得理想的產量,在養分供給上,就只能人為加大施肥量。
然而,山區交通不便,農資進出成本高,這就勢必加大農業生產的成本,可是在產出的稻米定價上,卻又只能與平原地區的稻米站處在一個起跑線上,這顯然就壓縮了稻農的利潤空間,付出更多的辛苦,卻沒有獲得更多的收益,即便是產量穩定,稻農種稻的積極性也很難穩定。
面對網友普遍的質疑,朱有勇院士在回應的視頻中抱怨網友們“造謠”,并表示“眼見為實”,歡迎大家到現場去看。確實,“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光從如上理論推定上下結論,說水稻上山不可行,未免會被質疑是“理論派”的偏頗。
但是,首先我們看到在萬余條的評論中,質疑和反對的占據了壓倒性多數,而且其中很多就是經歷過或見識過“水稻上山”的網友,在這其中,有一位重慶的“老漢14616114”的評論很有代表性,大家不妨看一下。
通過這則評論,即便是沒有到“上山水稻”種植現場調查過的網友也能看出,在山上種水稻,成本高、產量低,減產甚至絕收的風險,都遠比平原地區以及具備天然優勢和高標準農田生產保障的地塊更大。而這則留言可以說是現有的梯田,以及未來的“上山水稻”田面臨問題的一個縮影。
隨著生產保障技術手段的豐富,很多原本不可能實現的種植方式都已經可以變為現實,但是,在像水稻這樣關乎民生根本的主糧作物栽培上,栽培技術可以實現與可以大面積推廣栽培之間,尚且存在著巨大差異,其中主要的一個門檻就是基于投入和產出的效益考量。
比如,“高大上”的文洛型溫室,雖然裝配條件比普通溫室更好,而且在包括黑龍江等高寒地區在內的一些高等院校和科研單位,也多有建設并用于科研生產栽培,但是同樣的溫室如果用于純商業栽培生產,則幾乎沒有盈利空間。
主要原因在于,動輒數百萬的建造投入,產出的蔬菜水果,卻與市場上的常規栽培相比,并沒有多少價格優勢可言,而且像黑龍江等高寒地區,在冬季生產過程中的僅僅蓄熱采暖成本,甚至能超過產值本身。
水稻上山面臨的問題與上面舉的例子大同小異,概括來說就是在“逆天改命”的新栽培形式或栽培理念下,要達到正常的產量水平,卻要付出遠超“順其自然”常規栽培模式的成本代價,那么,這種所謂的新模式或新理念,除了能帶給人帶來新奇的感受之外,究竟有沒有發展和推廣的意義呢?
農業事關民生根本,在一項新技術推廣應用之前,需要特別謹慎的生產實踐數據作為支撐,在新技術的研究上,可以大膽一些,但在普及和力推之前還是步子小一些的好,而以偏蓋全,不具備普遍代表意義的生產數據支撐下,就盲目搞“逆天改命”大事情的思維,有失嚴謹,實在要不得。
就水稻種植的實際來說,一些非品牌的稻米生產效益本身就比較低,而要獲得較高的栽培利潤,在產量水平區間相對穩定的情況下,生產者要獲得更高的收益,通用的方式仍舊是擴大生產規模,而一些較小的栽培地塊,如今甚至已經出現撂荒的局面,在這種背景下,要發展生產保障能力更低,產量水平更不穩的“水稻上山”,更像是研究者的“一廂情愿”。
朱有勇院士
因此,為卿畫眉說三農旗幟鮮明的反對在當下各方面支撐水平還不夠堅實,時機尚不成熟的背景下,盲目的推廣“水稻上山”,相比之下,更新更高產優質的品種和改進高效的栽培模式,具有更現實的意義,但作為一種保障糧食供給安全的儲備技術,“水稻上山”有做持續的技術優化與更新的必要。
你支持“水稻上山”嗎?你對這一主張有什么想說的?歡迎留言發表看法。
關鍵詞:
天天觀焦點:梅尼爾氏癥穴位保健分享
梅尼爾氏癥是一種常見的眩暈疾病,其特征是聽力下降、耳鳴和暈眩發
陰陽師端午答題第五天答案攻略 天天通訊
陰陽師端午答題第五天答案攻略的內容去哪找呢?不少網友都存在這樣的困
157輪競拍!臺州一熱門地塊拍出9.64億元
6月30日下午,椒江區葭沚街道心海社區一宗廣受市場關注的地塊進入限時
2023國際數字能源展舉辦電化學儲能產業發展論壇 儲能行業將迎來爆發期
7月1日上午,2023國際數字能源展分論壇——電化學儲能產業發展論壇在深
世界熱議:胡海泉名下私募基金被證監局警示,公司4個月前被執行2144萬,回應“清者自清”
近日,曾為知名歌手、演員胡海泉名下的私募基金因多項違規行為收到北京
關于我們 加入我們 聯系我們 商務合作 粵ICP備2022077823號
創氪網 m.hbftgdzb.com 版權所有 技術支持:廣州中創互聯網信息服務有限公司
投稿投訴聯系郵箱:317 493 12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