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交匯點訊什么樣的醫院才算是研究型醫院?研究型醫院具體有哪些指標?《研究型醫院建設規范》地方標準專家研討會21日下午在南京舉行。據悉,江蘇研究型醫院建設規范已經完成全部編制工作即將頒布實施,將來研究型醫院建設有了標準可依。參與編寫的成員單位南京醫科大學、江南大學、南通大學附屬醫院的“掌門人”就“規范”最后審定工作提出建議和意見。
據專家介紹,按照我國對醫院的分類主要有三類:研究型醫院、臨床型醫院、全科型醫院(基層醫院)。研究型醫院是最高等級。江蘇省人民醫院原院長、醫院管理研究所所長趙俊表示研究型醫院任務之一就是出技術、出標準、出規范,提高區域內疾病診治同質化水平,跟緊國內外一流醫院,在“高原”上籌“高峰”,引領醫學創新與成果轉化。
江蘇省研究型醫院學會會長呂凌表示,“規范”分為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組織建設等數十個指標,指標有定性也有定量,既有前瞻性也有很強的可操作性。他說,研究型醫院是等級最高的醫院,主要是看一般醫院看不了、看不好、不會的疑難雜癥和做不了的四級高難度手術。出臺“規范”旨在建設一批創新能力強、診療水平高、業務能力精的省級研究型醫院,提升全省醫療整體水平。
據介紹,江蘇三級大醫院眾多,醫學院校也不少,但綜合實力排全國前20位的幾乎沒有,但與北京、上海、廣東等優質醫療資源集中的地區相比,江蘇呈現“高原多、高峰少”的態勢,全省范圍內患者轉外就醫過多、高精尖技術新項目發展緩慢、頂級人才缺乏等問題仍存在,在全國有影響力的高水平大醫院和學科還不多。為徹底改變這一現狀,前不久江蘇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江蘇省高水平醫院建設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計劃三年內,投入39億元重金,基本建成13家左右高水平醫院,徹底打破江蘇醫療領域有“高原”無“高峰”尷尬局面,讓更多疑難雜癥患者留在省域內看病。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仲崇山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