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隋大業長白山謠
王薄(存疑)〔隋代〕
長白山前知世郎,純著紅羅錦背襠。長矟侵天半,輪刀耀日光。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忽聞官軍至,提刀向前蕩。譬如遼東死,斬頭何所傷。古文島APP客戶端立即打開譯文及注釋
譯文長白山腳下有一位知世郎,一律穿著紅羅袍,外罩著鮮艷華麗的馬甲。手持沖天的丈八長矛,手中揮動的寶刀刀光如日光耀眼。以獐鹿、牛羊為食,保持著勇猛豪放的生活習性。一旦聽到官軍來圍剿的消息,他便提刀上馬,帶領隊伍奮勇殺敵。是啊,與其遠征遼
展開閱讀全文 ∨創作背景 隋煬帝楊廣在位期間,國內階級矛盾更加尖銳。他對外不斷發動戰爭,對內橫征暴斂,給廣大勞動人民帶來了巨大災難。楊廣上臺以后不久,就征集全國人力物力,準備發動對高麗的侵略戰爭。人民堅決反對這種戰爭,并連續舉行了多次的武裝起義。公元611年,王薄率領農民在長白山區首先舉起造反的旗幟,揭開了隋末農民革命戰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
這是一首歌頌農民起義領袖王薄的歌謠,熱情地贊美了王薄一往無前、所向披靡的英雄氣概和他那種與反動統治階級血戰到底的革命精神。這首歌謠以通俗的語言、高昂的格調、熱烈的感情、鋪敘的手法,頗為成功地塑造了中國古代革命農民的英雄群相。
前四句以白描的手法寫其外貌:長白山腳下有一位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