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沈陽網
李波
賈春妮
(資料圖片)
李波、賈春妮是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以下簡稱金屬所)新入職的博士,都是“90后”。在近日的采訪中,他們不約而同地認為,沈陽擁有雄厚的產業和平臺優勢,是吸引自己在沈陽繼續科研事業的核心原因。同時,這種優勢正釋放著強大的引才動能,對科技創新人才來沈創新創業極具吸引力。
金屬所是最佳發展平臺
李波是湖南益陽人,博士畢業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入職金屬所后,加入孫東明研究員納米碳基柔性電子器件創新團隊,主要從事納米碳基柔性電子器件研究,至今已申請5項國家發明專利,并獲得中國科學院院長優秀獎。
李波介紹,他的科研方向是研發碳納米管傳感器,可以理解成研究碳基納米材料器件在傳感器領域的應用。“2021年,團隊研制了量子點碳納米管傳感器,在具有非常高的響應度和探測度的同時,集成了光傳感、信息存儲和數據預處理等功能,成功實現了視覺圖像強化學習過程。”
“能夠留在金屬所,在金屬所人才培養體系和人才發展路徑下實現自我價值,為國家科技自立自強貢獻力量,是我選擇沈陽的最大理由。”李波坦言,沈陽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氣候條件、生活成本、科教資源等都是他喜歡上沈陽的原因,“經過綜合考量,我認為金屬所是最適合我發展的平臺,沈陽是最適合我奮斗的城市。近年來,沈陽制定‘興沈英才計劃’等人才政策,舉辦了‘博士沈陽行’等大規模招才引智活動,凸顯了沈陽引育人才的決心。沈陽科技創新條件越來越好,對人才的支持力度越來越大,我相信會吸引更多的高端人才來沈安家落戶,創造美好未來。”
沈陽材料產業基礎雄厚
從2016年6月進入金屬所攻讀材料加工工程博士學位至今,來自新疆圖木舒克市的賈春妮已經完全適應了沈陽的工作和生活節奏。博士畢業后,她順利入職金屬所,現在主攻方向是多尺度材料計算在關鍵構件中的應用,以及人工智能算法在先進鋼鐵材料研發中的應用。
“通過建模模擬計算的方法,把材料的微觀組織和宏觀力學性能聯系起來,可以追溯材料在加工過程中出現的微觀組織演化過程,能夠更準確地預測材料的綜合力學性能,加速新材料的研發進程,節省大量的人力、物力等研發成本。”賈春妮告訴記者,她的研究屬于應用基礎研究范疇,可以通過計算模擬方法輔助鋼鐵材料生產工藝制定及關鍵構件材料優選。
“沈陽是國家裝備制造業重鎮,材料產業基礎雄厚,擁有眾多與特殊鋼大構件相關的產業,為我博士畢業后的科研提供了產業和平臺支撐。沈陽制定出臺了許多人才政策,提供了許多支持青年人才的科研項目,對青年科技人才的成長至關重要。我參與申報了博士后‘揭榜掛帥’項目,得到了很好的歷練和成長。”
沈陽日報、沈報全媒體記者 岳雨
關鍵詞:
關于我們 加入我們 聯系我們 商務合作 粵ICP備2022077823號
創氪網 m.hbftgdzb.com 版權所有 技術支持:廣州中創互聯網信息服務有限公司
投稿投訴聯系郵箱:317 493 12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