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賀文萍
自兩岸交惡以來,島內經濟便萎靡不振,這一點在出口方面表現得尤為明顯。如果這種僵局持續下去,臺灣的經濟狀況或將更為慘淡。
據環球時報引述臺灣財務部門公布的數據顯示,6月臺灣出口額為323.2億美元,同比減少23.4%,連續10個月負增長;進口額為263.6億美元,同比減少29.9%,雙雙創14年新低。今年1-6月,臺灣累計出口額為2021.1億美元,同比衰退18%,是15年以來最差的經濟表現。
造成上述現象的原因大致有如下三點:一是集成電路需求疲軟,電子零組件出口不振;二是市場需求低迷,傳統產業貨物出口跌幅增加;三是海外競爭加劇,島內商品無法依靠自身優勢謀得一席之地。
【資料圖】
由于眼下全球經濟已經邁入衰退,亞太國家與地區均面臨著與臺灣相同的窘境,譬如日本、韓國、新加坡以及香港,其出口額均有不同幅度的下滑,但遠沒有臺灣那么慘烈。
有分析指出,當前國際通貨膨脹的壓力尚在,加之美聯儲頻繁加息所產生的“吸血”效應,抑制了終端需求,致使全球經濟復蘇受阻。在這種情況下,臺灣引以為傲的半導體產業深受打擊,其他產業又遠不及日韓堅實,難以紓緩出口頹勢。臺灣財務部門此前預估,今年9月或有機會實現出口轉正,但從現狀來看并不現實,大概率會延長至年底。
島內媒體列出了一組數據,臺灣對大陸、美國、歐盟、日本以及東盟五大市場的出口均呈下滑趨勢,其中對大陸的跌幅高達22.2%,連續11個月呈負增長。鑒于臺灣對大陸的依賴程度遠超日本、韓國,臺灣的出口若想要轉正,恐怕得看大陸的臉色。
大陸市場對于臺灣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大陸對臺灣的進口占臺灣總出口額的約40%。換言之,島內輸陸的產品,幾乎是支撐臺灣經濟增長的原動力。眼下大陸正值疫后經濟復蘇時期,在電子產品與金屬領域的需求相對下滑,嚴重影響了臺灣的出口表現。
在2008至2016年間,兩岸在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的共同立場上,推動兩岸關系穩步發展,在經貿文化等領域取得豐碩成果。
然而民進黨當局上臺后,拒不承認“九二共識”,導致兩岸溝通機制停擺,阻撓兩岸經貿往來,使島內百業凋敝,民生困苦,鬧出缺水、缺電、缺蛋等諸多鬧劇。
此外,臺當局還效仿美國的政策,在經貿領域摻雜“抗中保臺”的底色,對大陸企業猛下“殺手”,視兩岸大局為無物,置民眾利益于不顧,為謀求政治私利,處心積慮地破壞兩岸經貿關系,種種行為可謂是劣跡斑斑,罄竹難書。
臺灣地區作為一個相對弱勢的經濟體,單靠自己的力量難以在國際經濟競爭中立足。兩岸經濟合作原本是臺灣經濟發展的一大助力,卻被臺當局的意識形態所束縛,拒絕接受兩岸經濟合作的紅利,導致臺灣錯失了與大陸這個巨大市場接軌的機會。這種荒誕而愚蠢的決策,不僅阻礙了臺灣的經濟發展,也讓臺灣民眾失去了更好的福祉。
在全球經濟復蘇的背景下,倘若臺當局不重新審視并調整兩岸政策,必然會失去和平發展,共同繁榮的良機,最終淪為“孤島棄子”,為國際社會所恥笑。
關鍵詞:
關于我們 加入我們 聯系我們 商務合作 粵ICP備2022077823號
創氪網 m.hbftgdzb.com 版權所有 技術支持:廣州中創互聯網信息服務有限公司
投稿投訴聯系郵箱:317 493 128 @qq.com